爱尚小说网 > 秦王本纪 > 第12章 秦王府世子辞行 平阳冈贼人剪径

第12章 秦王府世子辞行 平阳冈贼人剪径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却说,李峻随师父杨保进入藏书阁底密室,见功禄堂大大小小立了数千座牌位,动摇承袭之心,立志习武,次日圣旨下降,众人受封。

    幽竹斋内,此时梧桐、彩屏正为李峻不日出行收拾包袱,碧瑶、初霁也在到处翻找着。

    李峻见状,笑道:“此次出行,距此不远,不须这些,带些银两即可。”

    初霁闻之,嘟囔道:“王府虽家大业大,世子也当节俭。外边买的倒不如自己常用得放心。再说了,世子此次出行,不知何时回府,多带点不碍事。”

    碧瑶笑道:“这初霁啊,恨不得把整座王府都塞进去。”

    “若如此,本世子的马儿可不堪重负。”

    众女闻之大笑。

    “就这么多了,世子看看可行?”

    李峻走过去拎了拎。

    “倘若此行碰到山贼,估摸着都提不动。”

    “世子殿下就知取笑初霁,好心当成驴肝肺。”

    “收拾好了就回去吧,本世子还要去婉儿处一趟,今日早些安寝,明日早行。”

    言毕,径往李婉住处。

    此时,沈妍不曾回家,仍同李婉在房中闲聊。见李峻前来,赶忙起身。

    “表妹来府中数月,可曾习惯?”

    “还好。”

    “念家否?”

    “有婉儿此间为伴,不曾想家。前些日子寄了书信,过阵子回去。”

    “如此甚好。”

    李婉见李峻前来,问道:“不知此时默儿在西关如何?”

    “我也甚是牵挂,无奈父命难违。”

    “婉儿放心,默儿此次西征立下功劳,深得军心,想必不会吃苦。”

    “默儿身为王爷之子,自是不会受欺负,只是边关寒苦,默儿如今年幼,正是玩耍的年纪。”

    说着便流下热泪,沈妍见状,赶忙安慰。

    “为兄此次前来,是向婉儿告别。”

    沈妍闻之不悦。

    “表哥才回府几日,又要去往何处?”

    “此行北上习武,明早出行。”

    李峻又道:“若无武艺傍身,他日怎可承袭秦王,又如何护家人安危?”

    李婉闻之哭道:“默儿远去西关,此番兄长又要远行,父亲忙于公务,家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不知表哥此次出行多久?”

    “少则两三月,多则半载。”

    “本想过几日回家,如此看来又得多待些时日。”

    “表妹若念家,可与婉儿同行,婉儿可前去看望姑妈,不知是否愿意。”

    “如此也罢,待几日向父亲辞行,去姑妈那里住些时日。”

    李峻道:“既如此,为兄先行告退。”

    言毕,李峻辞别李婉、沈妍,径往藏书阁。

    行至藏书阁,只见师父杨保仍在临书,杨保见李峻前来,放下毫笔。

    “拜见师父。”

    “峻儿几时出发?”

    “行李已收拾妥当,明早出行。”

    “如此甚好,早些出行,早些回府。”

    “师父身体欠佳,不宜终日忙碌,多歇息才是。”

    杨保闻之笑道:“只恐为师时日无多,只是尚有兵书尚未临毕。”

    “师父无须如此,徒儿有四书童,皆识字,师父不必操劳。”

    “峻儿心意为师心领了,不过经他人之手,未免不放心。”

    “师父为王府操劳数年,徒儿于心不忍。”

    杨保笑道:“峻儿孝顺,为师今日作罢,明日再说。”

    言毕,李峻告退。

    此时,李庚从屏风一侧而出。

    “此次峻儿立志习武,多亏了公佑。”

    “秦王殿下言重了,为王府行事,乃老夫职责。峻儿如此,也算了却老夫一桩心事。”

    “咳!咳!”

    “公佑应多加休养,无须事事亲为。”

    “老夫秉性,秦王殿下皆知,三十年来一向如此。只是诸事未毕,心有遗憾。”

    “智儿聪慧,全仰仗公佑,此行多亏智儿同行。”

    杨保闻之笑道:“智儿有情有义,然资历尚浅,老夫时日不多,还望秦王殿下日后多加栽培。”

    “定当如此,不然日后如何辅佐峻儿。多年以后,又一公佑也。”

    杨保闻之大笑。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圣上偏信,多年之后,这朝堂庙宇、边关江湖又是一番风雨,鹿死谁手,孰不可知,还望秦王殿下宜早图之。”

    “仁儿、义儿皆在北关,礼儿营中掌军,信儿江南从商,智儿此间承公佑之志,此五义子日后皆可辅佐峻儿。此次西征,途收王通、甘州降吕承父子,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蛮儿虽年幼,亦送至西关历练。”

    “王府向来不缺武将,只少文官。”

    “这秦地物广人稀,寒门子弟多往齐、楚富庶之地,少往秦地。当朝皇帝崇文抑武,世家贵族亦多留京城也。”

    “此时只可依托峻儿了。”

    李庚叹了口气道:“但愿如此吧。”

    “十二死士可有启动?”杨保问道。

    “先前皆是伺机而动,西征前已重新启动。”

    “十二死士自是忠义,然武力不足,峻儿日后出行,自是危机重重,秦王殿下宜慎重物色。”

    “已选中一人,乃扶云寺俗家弟子。”

    “此人如何?”杨保忙问道。

    “广善方丈亲自举荐。”

    “如此甚好。”

    “老夫这二十余年布下的棋子,秦王殿下可有留意?”

    “境内还好,境外少有联系。”

    “时过境迁,不知棋子是否忠诚,还望秦王殿下及早察之,及早更替。”

    “本王记下了。”

    “老夫时日不多,不能再为王府效力矣。”

    “公佑无须多言,尽力即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杨保从暗格中拿出一封信,递予李庚,李庚见状不解。

    “庆州长宁山,有一人名唤刘尚,表字子义。乃老夫同门师弟,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待老夫身亡,秦王殿下可差人去请。”

    “有如此之人,公佑何不早荐?”

    杨保笑道:“我这师弟,生性偏激。昔日曾与老夫斗阵、斗法皆棋差半招。曾言:既生尚何生保。自那之后刘尚潜修兵法,不问世事。数十年间,老夫也曾差人去请,皆怏怏而回,扬言:公佑不死,子义不出。”

    李庚闻之大笑道。

    “这世上竟有如此固执之人。”

    言毕,只见杨保咳嗽不止,忙用方帕捂口。李庚视之,见方帕中有血色。

    “公佑此疾有几日了?”

    “自秦王殿下西征,咳嗽不止,这几日方有血色。”

    李庚知杨保自是说谎。

    “可曾寻医?”

    “药石无效。”

    李庚闻之叹道:“想当年公佑随本王出生入死,怎落得如此下场?”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老夫年逾六十,也算善终,好过功禄堂的弟兄,秦王殿下不必惋惜。”

    “既如此,公佑好生歇息,本王告退。”

    杨保起身要送,李庚赶忙扶下。

    “你我情如手足,不必如此。”

    言毕,李庚行出藏书阁。

    李峻回至幽竹斋,只见碧瑶在院中舞剑,见李峻前来,赶忙停下,正要行礼,李峻挥手免礼,径入卧室。只见初霁此时伏在桌上打盹。闻有人前来,赶忙起身。

    “初霁进来老是瞌睡,夜间作甚去了。”

    “终日不见世子殿下,故于此等候。”

    “不如前去七香苑将被褥抱来,同本世子一同入睡?”

    初霁闻之,脸颊绯红。未及初霁开口。

    碧瑶道:“老爷知道初霁如此放肆,非得打断她的腿。”

    李峻闻之大笑。

    “世子殿下此番前去,定要早些回府。”

    “本世子不在府中,难道有人欺负初霁不成。”

    初霁朝着碧瑶努了努嘴。

    碧瑶见之,立马上前,李峻赶忙拦住。

    “这秦王府不缺习武之人,初霁不妨习武。若有武艺傍身,也不用怕了碧瑶。本世子择日给你请个师傅。”

    “奴婢的手是用来服侍世子殿下的,可不是用来舞刀弄枪的。”

    碧瑶闻之不悦。

    “不必闹了,本世子明日早行,今日早歇,且退下吧。”

    二女闻之告退。

    是夜,李峻虽早歇,却难以入眠。不知默儿此时如何,明日出行婉儿定是牵挂,日后如何世袭掌管秦地,思绪万千,不知不觉而眠。

    次日,李峻早起,将包袱中用不到的,皆拿了出来。初霁前来,见李峻已洗漱完毕,故门外等候,不时,碧瑶、梧桐、彩屏一并而至。

    李峻见状,感怀不已。

    “好生府中等候,本世子不日便回,不必似小媳妇似的。”

    众女闻之,皆不言语,唯初霁眼中噙泪。

    言毕,李峻径往秦王府灵堂。捻了一炷香,叩了三个头。

    “孩儿出行,母亲不必牵挂,孩儿立志日后承袭,还望母亲保佑。”

    言毕,径往李庚书房。

    行至书房,李峻问道:“父亲在否?”

    书房中无人回应,李峻正要再开口,只见房门打开。李峻视之,乃管家李福。

    “老爷言,若世子出行,不必辞行,且去。”

    李峻闻之,不知父亲为何不见,遂整理衣襟,对着书房叩了三个头。

    待李峻走后,李福走进书房。

    “老爷,世子殿下已去。”

    “你说,本王是否严厉?孩儿远去不曾相见。”

    “老爷有情有义,若见到世子殿下定然不舍,故避而不见。”

    李庚叹道:“这世间哪有为父母者不心疼子女。”

    “老爷所言甚是,世子殿下日后定然知晓。”

    “但愿如此吧。”

    李庚又道:“本王有一事需李福去办。”

    “老爷请言。”

    李庚遂附耳如此如此。

    李福闻之告退。

    李峻行至府外,早有仆人牵马等候,府外丫鬟、书童皆来相送。

    “尔等不必相送,且回吧。”

    言毕,翻身上马,一路向北。众人见李峻远去,陆续回府。

    李峻行至长安街,见长安街早市甚是热闹,放在先前,定要游赏一番,唯恐被人认出,遂马不停蹄,出了城门,守城将士见是世子殿下,自不敢拦。

    这长安街繁华,但愿日后可远离战火喧嚣,长此依旧。

    李峻出了城门回头看了一眼,径往北去。

    行至五十余里。只见一处松坡冷淡,竹径清幽。野花盈路香,杂树遮扉长。竹响惊飞林梦雀,晖斜冷落水行鸥。烟霞含润,苔藓助青。乔松栖野鹤,衰柳语山莺。池里锦鲤迷花色,石上青苔记雨痕。

    李峻见此地风景甚好,遂下马驻足。李峻且行且观,且赏且停。

    忽一背柴樵夫迎面走来。

    “老伯,此地唤作何处?”李峻拱手问道。

    樵夫见李峻衣着华丽,如此谦恭,定是书香门第。

    “小哥儿不是此地人儿?”

    “回老伯,晚辈欲前往福泽山,路过此地,见此处风景甚好,遂停马驻足。”

    樵夫闻之道:“此地名唤平阳冈,因此地人迹罕至,故知人甚少。”

    “多谢老伯。”

    见李峻转身欲走,樵夫赶忙拦住。

    “见小哥衣着,定是大户人家,此去福泽山,仍有五十余里地,小哥奈何只身前往,不见有下人跟随。”

    “晚辈骑马,一个时辰便到,无须下人。”

    “老伯还有何事?”

    “懒汉见小哥知书达理,想必是读书人家。”

    “晚辈早年读过私塾,识些字,科举落榜,仍是秀才身。”

    “小哥儿身材修长,又不曾携带兵器。这平阳冈虽景色优美,然多强人出没。”

    李峻闻之疑惑。

    “晚辈常闻,秦地在秦王管理下治理有方,此处又离秦王府不远,奈何有强人出没?”

    樵夫闻之,笑道:“小哥儿不知,天子脚下仍有行窃之人,何况秦地乎?”

    李峻闻之暗忖:这秦地当真不是太平之地?

    “此处官员不出兵管理?”

    “自古以来,官匪一家,这平阳县历来如此。小哥儿且原路返回,多唤几人前行。”

    “既如此,晚辈多谢老伯提醒。”

    言毕,从怀中取出二两银子,递予樵夫。

    “公子哥儿,这可使不得。”

    “若无老伯提醒,晚辈定遭强人,些许银两,但收无妨。”

    樵夫闻之,遂收下银两,连连道谢。

    李峻辞别樵夫,上马前行。

    行至二里地,忽见一枯木横放路上,约有二丈长短。

    李峻见状暗忖:这青天白日,当真有强人?

    正思间,只见树后走出二人,李峻望去,只见一个生得矮小,黑瘦面皮,手拿砍刀。一个生得强壮,浓眉大眼,手提长棍。

    看到二人如此模样,李峻内心不禁一笑,这强人如此打扮,想来必是生意不好。

    思毕,李峻翻身下马,正欲开口。

    那强壮强人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

    “留下买路财?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如此目无王法?”

    李峻打断那强壮强人言语。

    “老子就是王法,留下买路财,保你平安。”

    “没钱。”

    “当真没钱?”

    “若早些时日,尚有几文,前些日子见有乞丐便施舍了。”

    “大哥,这是个善人,还是放了让他吧。”

    “这话你也信?看这人衣着,定是个有钱人,即使没钱,这套衣服也值些银两,休要与他废话。”

    矮小强人道:“老子再问你一遍,到底有钱没钱?”

    “没有!”

    言毕,两人走上前来。

    见两人上前,李峻活动活动手腕,卷了卷袖子。

    矮小强人道:“你看身后是啥?”

    “雕虫小技,还想吸引……”

    只听“嘭”的一声,不知何物砸中后脑,李峻只觉两眼漆黑,便昏倒过去。

    二强人见状,赶忙把李峻驮起,连同马匹一并牵走。

    是夜,李峻苏醒,只觉后脑隐隐作痛,环视四周,皆是平民百姓常用之物,此时躺在床上,回忆白日之事。

    突然,房门推开,只见一女子端盆水来。

    李峻见此女眉未画而翠,唇不点而红,脸若鹅卵,眼同桃花。虽身着粗麻布衣,却难掩身量苗条。

    见李峻醒来,将木盆置于桌上。

    “公子醒了?”

    “此为何地?”李峻问道。

    “此地为平阳县。”

    “汝系何人?”

    “小女名唤余姚,系此地百姓,先前道上剪径之人,是小女的两位哥哥,名唤余大、余二。”

    “先前打我之人是谁?”

    “正是小女。”

    李峻闻之诧异:这小女子还真是有胆有识。

    李峻瞥了眼身旁的包袱,打开不见财物丢失。

    “既是劫财,为何原封未动?”

    “小女以为公子是富商之子,未想到身份显贵。”

    言毕,从怀中取出金牌,上面刻有篆体阳文“秦”字,李峻看去,正是自己金牌。

    “你还识字?”

    “识得几个。”

    “你可知,我为何人?”

    “小女不知。”

    李峻闻之暗忖:此间不可透露真实身份。

    “我乃秦王府门客,深受秦王重视,故赐此金牌。”

    余姚闻之,赶忙跪下道:“小女不知,还望公子恕罪。”

    李峻闻之喝道:“若无此令牌,定为尔等所害。”

    “小女虽误入歧途,不曾害人,只索取财物,并未伤人性命。”

    言毕,余姚哭了起来。

    “我且问你,有手有脚为何做此勾当?”

    余姚哭道:“但凡好过,谁可愿意于光天化日之下顶风作案?”

    “如此说来,你还有冤情?”

    “小女本是此处百姓,虽过得清苦,仍有两亩良田。日夜耕作,尚可果腹。不想此地知县强行收买,小女实无活路。”

    “你先起来吧。”

    余姚闻之起身。

    正欲再问,忽见房门“嘭”的一声打开。

    正是:

    世子出行福泽山,半途止步把景观。

    平阳冈上遭剪径,似有冤情在此间。

    欲知那开门者何人,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