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秦王本纪 > 第8章 秦王决水淹三军 晋兵合力收四城

第8章 秦王决水淹三军 晋兵合力收四城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却说,李庚令王忠北上佯攻拓跋建英,背地南下取了西平州,见拓跋赫昶逃回灵州,遂率兵围攻,不曾想多日攻取不下,遂唤众人商议。

    李庚道:“我大军围攻灵州已有数日,不见城破,徒增伤亡、空费粮饷,众将有何妙计?”

    帐下众人议论纷纷,此时一人站起,李庚看去,乃是李礼。

    “回禀义父,孩儿愿率五百精兵,趁夜爬上城墙,杀了守城士兵,打开城门。”

    此时,王通亦站起,道:“回禀秦王殿下,末将愿遣五百精兵,深夜掘土,夜遁灵州城。”

    帐下众人两两相望,李庚见无人献计,遂令两人分头行之。

    李礼、王通领命告退。

    李礼率兵行至灵州城下,不料灵州城却早有准备。

    原是拓跋赫昶败退灵州后,内心惶恐,怕拓跋建英怪罪。不敢出兵迎敌。见城中粮草丰足,遂下令全城死守,不得出城,又怕秦军夜袭,只得夜间添了三倍兵马。

    是夜,李礼率兵于夜色中靠近城墙,正准备攀登。此时,突见城上火起,城墙上突然涌出众多守卫。李礼见状,知道敌军早有准备,正欲后退,不料城墙上突然弓弩齐射,五百士兵,顿时死伤过半,李礼赶忙下令撤兵,回至营寨将此事告知王通,望王通早有提防。

    不想,王通此行亦不容乐观。原是,拓跋赫昶见秦军果然夜袭,遂将三倍守城兵马增加到五倍。

    次日深夜,由于李礼先前提醒,王通见东城守卫较少,遂率兵于城东百米处开始挖掘隧道。然城墙坚固,士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亦无法将其挖开。此时,城上的守卫发现城下掘土,亮起火把,开始投掷巨木、滚石,不少士兵皆被砸伤。王通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退,怏怏而回。

    回至西平州,李礼、王通俱言此事。

    李庚闻之大怒,“这小小灵州城,竟如此难啃。”

    遂令两人退下,唤李智前来。

    “义父深夜唤智儿前来,可有要事。”

    李庚叹气道:“我军围攻灵州,数日不下。李礼、王通夜袭不成,智儿可有妙计?”

    “回禀义父,孩儿认为,此时应暂缓攻取灵州。”

    李庚道:“我等耗费时日,损兵折将,如何暂缓?”

    “孩儿方才夜观天象,十日后定有大雨,待天明时,我军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再预备船筏、收拾水具即可。”

    李智又道:“灵州位于黄河下游,待黄河水上涨,我军趁势决黄河之水放之,士兵乘船筏,顺流而下,则灵州可得,此时只待天时也。”

    李庚闻之大喜。

    次日天明,李庚下令:令王通率军堰住各处水口,令李智率兵砍伐树木、预备船筏,令李礼率军后撤二十里下寨。众人领命告退。

    灵州城内,拓跋赫昶见秦兵后撤二十里下寨,以为秦军久攻不下,定是无计可施。遂率兵出城,于城东、城西、城南处下了三座大寨拒敌,以图久计。

    探马见此,赶忙报知,李庚闻之,遂问李智。

    “义父勿忧,拓跋赫昶敢出城下寨,如此甚好。”

    李庚面露疑色。

    李智道:“若拓跋赫昶久居城中,纵使水大,不易取之,今拓跋赫昶出城下寨,又无屏障,徒折兵马耳。”

    李庚闻之大喜。

    十日后,果然天下大雨,连绵不止。守将之将韩涛见之,顿感不妙,忙拜见拓跋赫昶。

    “如今大雨连绵,灵州城地势偏低,秦军此时于上游预备船筏,倘若黄河之水上涨,我军则危矣,还望将军宜早为计。”

    “灵州城高,无妨。”

    “若黄河之水泛滥,城中必然水涨,士兵定惧水淹城,不敢力战。”

    拓跋赫昶闻之,怒道:“汝敢乱我军心乎?再敢多言立斩。”

    韩涛闻之,怏怏而回。

    是夜,狂风大作,雨下不止,李庚下令掘开堰口,放水淹城,又下令大军趁势乘坐船筏,顺流而下。

    众人掘开堰口,顿时水势滔天,黄河上密密麻麻全是战筏,战筏上尽是秦兵。

    拓跋赫昶此时营中睡得正酣,突然听得万马奔腾,号角吹响。拓跋赫昶大惊,赶忙更衣,出帐上马,见四面八方,大水骤至,此时,三军大乱,随波逐流。拓跋赫昶赶忙下令,令三军移至高处。

    比及天明,李庚率军乘船而来,摇旗击鼓、大声呐喊。拓跋赫昶见状,不敢迎敌,只好夺得小船,一手持枪,一手持棹。奋力划到灵州城中,比及入城,三军淹死者不计其数,苟活者皆降,拓跋赫昶懊悔不已。

    灵州城周围,白浪滔天,水势甚大,城河水满、城垣浸塌。拓跋赫昶赶忙令士兵搬砖担土,士兵皆言填塞不住。

    拓跋赫昶赶忙唤众人前来,商议对策。

    拓跋赫昶叹气道:“昔日,我不听韩涛将军之言,乃至如此,是我一意孤行,害得众将士如此。”

    言毕,欲拔剑自刎。

    守将韩涛慌忙跪下,道:“今日之危,非城主之过,实乃秦军狡诈也。如今水势汹涌、天神难救,我军可趁敌军未至,乘船夜走,此处离兴庆府不远,虽然失城,尚可全身。城主乃拓跋主上族亲,昔日有功,主上定不怪罪。我等待回至兴庆府,另谋他算。”

    拓跋赫昶闻之哭道:“先失西平州,再失灵州,两城尽失,愧对主上,纵使是族亲,亦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言毕,又欲拔剑自刎。

    众人见之赶忙跪下拉住。

    韩涛道:“当年我军被逼得割地求和、年年朝贡,甚是耻辱。如今,在主上带领下州城十数座,兵多将广、粮草丰足。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众人皆言:“韩将军所言甚是,还望三思啊!”

    拓跋赫昶见众人如此,眼下无计,只好收了佩剑,依了众人。

    秦军大寨议事帐中。

    李庚道:“黄河之水淹了灵州城三日,奈何不见西夏士兵弃城而逃?再过些时日,倘若水势渐退,如何是好?”

    李智道:“义父多虑了,若灵州是座孤城,必然如此。然灵州城距兴庆府甚近,必然潜逃。义父可令探马密切关注,提前布防。”

    李庚闻之,吩咐李礼如此如此。

    李礼领命告退。

    是夜,果见拓跋赫昶潜逃。探马见拓跋赫昶撤掉北城门守卫,偷开北城门,赶忙报知李礼。李礼闻之,赶忙率兵前去拦截。

    拓跋赫昶撤掉北城门守卫,令其打开北城门。守卫打开城门,四处望之,不见一兵一卒,赶忙报知拓跋赫昶。

    拓跋赫昶闻之大喜,赶忙令守卫大开北城门,率军乘船出行,拓跋赫昶出城后,急奔兴庆府,行军三里,只见前方火光四起,早有大军在此等候,为首一员大将乃李礼也。

    “拓跋小儿,我等奉秦王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何不速速投降?”

    此时守城士兵前来相告,言:将军走后,秦兵率军攻城,城中三军无首,此时灵州城已失。

    拓跋赫昶顿时瘫倒在地,此时一声马嘶声传来,拓跋赫昶回头,却见王通率军断其后路。拓跋赫昶见状,羞愧难当,遂拔剑自刎,余者见之,皆弃兵而降。

    李礼、王通见拓跋赫昶已死,遂提着拓跋赫昶头颅,押着投降士兵,率军返回灵州城。

    李庚见拓跋赫昶已死,余者皆降,遂下令犒赏三军,三军将士感激不尽。

    李庚自占领灵州城后,令士兵搬砖担土,修复城墙,旬日之内,水势渐退。

    自李庚夺得灵州城后,西夏士兵人人惶恐,无不惊骇。拓跋建英闻知病情愈加严重,亲卫见之赶忙去请军医。

    李庚见时机成熟,遂向李智问计。

    “我军占领灵州,距兴庆府一步之遥,当如何取之?早日攻占,早日班师回府。”

    “回禀义父,此刻时机未到,不可慌忙出兵兴庆府?”

    “缘何如此?”

    “兴庆府北上仍有定州为援,东部仍有夏、盐、银、绥等数座城池。我大军征战数月,此刻不宜出兵,应当休整军队,联合晋王同时出兵,先拿下东部四城。”

    “我等领旨攻打西夏,晋王如何肯出兵?”

    “西夏东部四城,半数曾为晋王封地,只是晋王北上拒蒙,且西夏兵马不深入晋地。如此两座小城晋王不以为意,若我军将四城皆予晋王又该如何?”

    见李庚沉思,李智又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秦地自足尚可,不宜扩张领土,以防圣上猜忌。今将东部四城作顺水人情,晋王必定出兵。我军当图兴庆府,此功亦不小也。”

    “依智儿看,应联合晋军先取哪座城池?”

    “孩儿认为,银、绥两座小城,地处晋地封地边界,不足为虑,义父联合晋王出兵,绕过银、绥两座城池,大军直逼夏州城,若夏州城失,银、绥两座城池如探囊取物也,待夏、银、绥三座州城尽得,盐州城孤立无援,必然投降?”

    “此次谁可为使?”

    “义父自当统帅三军,李礼、王通皆为武将,智儿此次不宜出行,李默世子尚年幼,此行非世子殿下亲去不可。世子殿下八面玲珑,又为嫡长子,晋王见世子殿下亲自前去,自是赚足颜面,必然出兵相助。”

    李庚闻之,遂唤李峻前来。

    未几,李峻至。

    “父亲唤峻儿前来,有何要事?”

    “我军连战数月,应当休整,眼下欲攻打夏州,联晋王出兵。”

    “父亲此举甚好,不知前去晋地,谁可为使?”

    “晋王贵为帝室之胄,为父此时率领三军,此行峻儿可愿为使?”

    李峻闻之暗忖:晋王虽为帝室之胄,然心性平和,又同与父亲戍守边关,定然出兵相助。亲兵前去即可,父亲此行令我为使,定有远虑。

    遂道:“孩儿此行,定不辱命。”

    李庚闻之大喜,道:“峻儿此行,莫失了礼节,亦莫失了世子风范。”

    李峻领命告退。

    待李峻走后,李庚道:“峻儿不曾远行,此行路途遥远,唯恐有失。”

    李智道:“义父勿忧,世子殿下自保有余,义父可令亲兵远随,暗中保护即可。”

    李庚遂下令,令亲兵暗中保护李峻。

    晋王赵佐,表字少辅,先皇赵询第五子,当朝皇帝赵偕之弟,庶出,性情淑均,不喜权争,先皇不喜,故封赐晋王,掌管晋地,北上拒北蒙。

    这日,晋王赵佐正在府中踱步,下人来报:门外秦王世子李峻拜见。

    赵佐闻之,暗忖:这李峻随父李庚此时正与西夏交战,来此作甚?一时捉摸不定,遂唤下人将李峻领入待客厅。

    下人领命告退。赶忙去领李峻入府。

    李峻此次初入太原府,见府中摆设甚是简陋,不禁暗忖:这晋王赵佐好歹也是帝室之胄,奈何府中不比秦王府气派?

    正思间,下人道:“世子殿下请进,王爷已在待客厅中等候,奴才不便进入。”

    李峻闻之,忙整理衣襟,步入厅中,只见这厅中亦不如秦王府。

    赵佐见李峻前来,佯不知其在西夏。

    “贤侄不在京兆府享福,怎有空来此寒舍?”

    李峻闻之,赶忙作揖道:“侄儿拜见晋王叔父,叔父安康。远道而来不曾备礼,小小玩物,聊表心意。”

    言毕,从袖中取出一锦盒递上。婢女见之双手接着。

    “贤侄远道而来,叔父自是欢喜,何必多此一举?请坐。”

    “小侄初到贵府,若不如此,倘若别人知道,定笑话家父教导无妨。”

    赵佐闻之大笑。

    此时,婢女端茶而至。

    “晋地寒苦,这芦芽山毛尖茶不知是否合贤侄口味。”

    李峻闻之,浅尝一口,这芦芽山毛尖虽然醇正,却不比秦王府紫阳毛尖鲜醇。

    “小侄不会品茶,如此好茶,只怕是糟蹋了。”

    赵佐闻之大笑。

    “贤侄远道而来,不是为了这杯茶水吧。”

    “小侄前来,有家父书信一封。”

    赵佐闻之,示意婢女退下。

    李峻见婢女退下,道:“家父此时正与西夏开战,小侄正是从前线而来。”

    言毕,将书信从贴身衣服中取出递上。

    “令尊怎舍得让小侄受苦,不知有伤否?”

    “承蒙叔父挂念,小侄身居营中,不曾上场杀敌。”

    “如此甚好。”

    言毕,打开书信。

    信中道:少辅贤弟,见字如晤。昔日一别,甚是怀念,当年共同举兵对敌,何其壮哉。如今公务繁忙久不置信,勿以为怪。西夏猖狂,不同往日,故上令讨伐,西北部各州城皆已占领,如今兵屯灵州。闻兄长亦为流寇所扰,今相约共同对敌,攻打夏州,收复失地,还望兄长出兵相助。翘企示复,铭感不已。愚兄李庚。

    赵佐览毕,若有所感。

    “贤侄可知此时战况如何?”

    “西北诸州城已得,当前屯兵灵州,征战激烈,若得叔父相助,定可不日攻破兴庆府。”

    赵佐闻之大喜,道:“兵贵神速,贤侄且在府中住下,叔父此时去调兵,十日后兵临夏州。”

    “多谢叔父好意,叔父相约出兵,小侄需回营禀告父亲,若住在府中,家父知道定要责罚。”

    “既然如此,那叔父不便多留。”

    李峻赶忙作揖道:“小侄告退。”

    言毕,随下人出府,马不停蹄,径往灵州。

    灵州城内,李庚问道:“峻儿此行如何?”

    李峻将太原府所行述之,言晋王十日后抵达夏州。

    李智闻之推算了下行程。

    “世子殿下自太原府至此用了四日,晋王兵马六日后可到,义父可早一日,提前出兵屯于夏州城外。”

    “我军与晋军相约取夏州城,夏州守城者定会向银、绥两州求救,我军可假扮银、绥两州兵马赚入灵州城,待银、绥两州兵马尽出,我军可一面伏击,一面趁此取了银、绥两州。”

    李庚闻之大喜。

    次日,李庚令王通领兵一万,于银、夏两州途中设伏。又令李礼率军一万,兵分两路,待银、遂两州兵马尽出时,夺得银、绥两州。又令李智、李默率军一万假扮银、绥两州士兵,赚入城中,以为内应。李庚亲率两万大军,夏州城外驻扎。

    众将领命。

    第六日,晋王兵马相继而至,同李庚兵合一处。夏州守城将领拓跋吉见秦、晋两处兵马,料孤城难守,果向银、绥两州求救。

    李庚见夏州城中趁夜放出一队人马,知是城中外出求救士兵,故意放走。王通埋伏途中见一队人马经过,亦不去追赶。李礼见一队兵马分兵两路,一路奔向银州,一路奔向绥州,赶忙打起精神。

    两处兵马相继入城,银、绥两州守城者知拓跋吉势大,赶忙出兵相救。李礼见银、绥两座州城兵马尽出。半个时辰后,发出信号。另一处士兵收到信号,赶忙换上事先准备好的西夏兵马服饰,同李礼两处,兵不血刃占领了银、绥两州。

    却说银、绥两州兵马尽出,兵合一处,一同前往夏州。行至途中,忽闻号角吹响,四面皆有秦兵杀来,银、绥两州兵马顿时手足无措,慌忙撤军。王通见西夏军撤退,率军追杀,一路追到银州。

    西夏兵马慌乱中撤兵银州,见银州已被秦军占领,马不停蹄奔向绥州。见绥州亦被秦军占领,束手无策,后面王通追兵又至,不得已,率众投降。

    李智推算,此时银、绥两州兵马已被伏击,银、绥两座州城已得,遂向李庚发出信号,同李默伴作银、绥两州兵马入驻夏州。

    次日,秦、晋两处兵马围攻夏州,拓跋吉见秦、晋兵马攻城甚猛,不敢出门迎敌。

    忽然见城中火起,士兵来报,昨日银、绥两州兵马系为秦军所假扮,此时东、西两处城门已开,四处尽是秦晋之兵。拓跋吉慌倒在地,手下赶忙扶起。

    拓跋吉缓了一会站了起来,大喊道:“各将士,随我出城迎敌!”

    此时夏州兵马哪还是秦晋两处兵马的对手,一个时辰后,夏州被占领,拓跋吉兵败自刎。李庚令李智守夏州,亲率两路兵马攻取盐州。

    盐州守城者,见四周皆是秦兵,且周边城池已被秦军所得,孤立无援,遂开城投降,李庚自领兵占领盐州。

    次日,李庚将四城还予晋王赵佐,领兵屯于灵州。

    正是:

    秦晋两地首合兵,李智谋计取四州。

    可怜西夏拓跋氏,至今犹作困兽斗。

    欲知如何攻下兴庆府,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