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大明之朔风疾 > 第49节 练兵

第49节 练兵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国与金国在宁锦鏖战之时,丰州川则是片安宁景象,蓝天白云之下,宽广的草原已披上绿妆,无数的野花点缀其中,一群群牛羊在牧场上闲逛,一片片庄稼也在农田里生长,已经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热,但这是丰州忙碌的时节,牧人、农夫都在挥汗如雨地劳作着。库库和屯南边的蛮汉山中此时却是幽静凉爽,一只狍子悠闲地在一条小溪旁饮水,这是一只很有经验的成年狍子,饮水时也没忘不时抬头张望一下,周围的安静让它放心了,继续把头埋到溪水里畅饮,突然它感觉到什么,猛地抬起腿想跑,但已经太迟了,一枝利箭刹那间钻进它的头部,它没走几步就一头栽倒。

    “射中了!射中了!”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从树丛中窜了出来,不一会儿就把狍子抬到李榆面前,小伙子兴奋地说着:“榆子哥,好箭法啊!一百多步远的地方一箭毙命,这回总算打到大家伙了。”

    “好了,二柱、石头,收拾一下往回走了,这一大早出来都大半天了,”李榆笑了笑说道,他接着回头对身后大喊:“乌海、巴克,你们把猎到的山鸡、野兔带好,我们回营了。”

    五个人收拾好猎物,高高兴兴地往山下走,陈二柱、刘石头这两个年轻人非常活泼,两人肩上扛着狍子,手里提着山鸡,嘴里还说个不停,陈二柱说道:“跟着榆子哥出来就是不一样,下雪的时候我们在蛮汉山猎到一只野猪、一只獾,在大青山猎到一只野猪、两只马鹿,这回半天时间就打到一只狍子,难怪村里人说你来了之后,大家就经常有肉吃,榆子哥肯定是咱们丰州川最好的猎手。”

    “榆子哥,孟克和哈达里都说你打到过老虎,你带我们已经在草原上打过狼了,下次你带我们猎头熊吧,我们这里的山里有熊,就是一般不敢招惹它们。”刘石头也插了一句。

    “那种猛兽能不惹最好,还有狼群,那家伙一来就是一群,人少了根本对付不了,你们要当好猎手,就要先学会保护自己,心太大是要闯祸的。”李榆赶忙提醒小兄弟,这个冬天带着他们四处打猎,把他们的心都带野了。

    “要不,我们跟着你当兵吧,明国的官都有亲兵,我们也给你当亲兵,反正在家也吃不饱肚子。”陈二柱又突发奇想了。

    “二柱,你以为当兵就能吃饱肚子?做梦去吧,我们当兵都没有军饷,得自备马匹、口粮和武器,这回要不是巴图鲁说话,我们这一天两升杂粮都拿不到,明军那边有军饷,不过也得看人家当官的收不收你。”走在后面的挑着几只野兔的乌海给陈二柱泼了盆冷水。

    “榆子哥,那我们当明军去。”陈二柱不服气地说。

    “想得美,当明军你也别想拿军饷,别看在我们这里你们是汉人,到人家那里,你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北虏、鞑靼,最多让你们作守口夷人,一样吃不饱肚子。”一直没说话的巴克开口了,他和乌海都是博硕可图汗王府卫队的百长,年纪也要大几岁,说起话来都是实打实。

    “那我们就活该一辈子受穷,凭什么呀?”刘石头不满了。

    乌海叹了口气说:“要怪只能怪我们投错了胎,我们要是投胎到一个台吉家就好了,生下来就有人伺候,长大了还可以分到人口、牲畜和草场,一辈子都不用担心吃喝,说到底还是我们命不好。”

    大家一路唉声叹气下了山,远远地就看见山下的大营,乌海突然呵呵笑起来:“今天晚饭有肉吃了,幸亏我们把赵吉、丘显那帮人送走了,这段日子大家一起练兵,他们可把大家害苦了。”

    “谢天谢地,他们总算要走了。”巴克也禁不住高兴起来,不过他马上又加了一句:“跟着巴图鲁,练得虽说苦一点,但有肉吃、有官当,大伙还是有奔头的。”前段时间,李榆把他们这帮人练得比较狠,不服气的人不少,李榆也不多说话,谁不服就单挑,结果把他们这帮人打得服服帖帖,从此他们都称李榆为巴图鲁。

    李榆苦笑了一下没作声,他到丰州落脚后,巴图就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博硕可图汗,爷俩一商量,是人才就不能浪费,于是下了一头牛作聘礼,请李榆当王府卫队的教习官,李榆经不住巴图的死磨硬缠就答应了,于是李榆一边过他自己的小日子,一边还得帮着巴图练兵。

    博硕可图汗的王府卫队实际上就是他能控制的各个部落的精锐,也是整个丰州川唯一一只常备军队,有一千来人,全部是披甲骑兵,其中大部分是丰州人,一小部分是他从西海带来的人,按照蒙古人的传统,这些人当兵没有军饷,而是可以分到牲口,所以士兵同时还得带着家里人放牧牲口作为衣食来源,马匹、口粮、武器都要自己解决——除了贵重的盔甲,当然如果打仗也可以分到战利品。博硕可图汗年纪大了,身体精力都大不如前,王府卫队平时都是交给他喜欢的小儿子巴图管,可巴图也不是这块料,他更喜欢读书,对打打杀杀的事没兴趣,现在察哈尔汗要打上门来了,爷俩才想起该管管自己的兵了。

    王府卫队一个月才训练一次,李榆第一次看王府卫队操练就被吓了一跳,这哪是军队啊,简直就是群老百姓,盔甲穿戴不整齐不说,队形半天才乱糟糟排出个样子,冲锋时更乱了,队形一开始加速,有人就撞在一起,担任军官的都是各部台吉家的子弟,这帮家伙可能很久都没干过这活了,居然有人被自己人挤下马去,把好不容易排成的队形全搅乱了,当兵的也像没头的苍蝇,大呼小叫地从这队窜进那队,有些家伙跑得意了,干脆在马上翻起跟头,射箭也是乱七八糟地各干各的,箭射出去散成一大片。这帮家伙出操时还没忘了干自家的活,他们在这边费劲表演,他们的老婆孩子在那边放羊、喂牛,时不时为自家人喊几嗓子,中午还没到,大家就很自觉地不干了,他们要去照顾自己的牲口,还要去吃饭,一个月一次的操练就此结束。

    李榆看罢就直接告诉巴图,这样的兵上了战场就是送死,巴图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拿不出办法,只能让李榆想主意,李榆一琢磨干脆把兵带出去狠练,于是在四月下把这千把人的队伍拉到了野马川训练,李榆还把闲着没事干的赵吉那帮子人请来对练,赵吉他们早就瞧着这帮王府卫队不顺眼了,一下子从板升各村邀了一百多名好手到了野马川,博硕可图汗也下了狠心,参加训练的人每天管饭,还发给每人每天两声杂粮。李榆更狠,给大家定下了规矩,要拿粮可以,但得找赵吉他们挑战,谁赢了谁把粮食拿走。

    于是,野马川上天天喊杀声不断,赵吉这帮人下手也狠,把王府卫队打得狼嚎鬼叫,有些人受不了了,特别是当军官的那帮台吉家的子弟被打得最惨,这帮人干脆不干了,李榆也爽快,不愿意干的回家放羊去,李榆一松口,王府卫队陆续走了将近一半人,只剩下八百来人了,不过留下的这帮人确实挺能打,和赵吉他们这帮好手也能拼个势均力敌,乌海、巴克这些平民子弟还借这个机会当了官。

    一个月下来,王府卫队总算像个样子了,就是人有点受不了,大家都叫苦不迭,进入五月后天越来越热,李榆和巴图知道不能继续狠练了,于是就带着队伍进入蛮汉山休整。赵吉带来的板升好手们则一路向西去了鄂尔多斯,察哈尔汗要来了,东边的喀喇沁要打仗,他们自然要换个地方做生意。孟克跟李榆吵了一架,也跟着赵吉走了——孟克对李榆到了库库和屯之后大手大脚花钱很不满意,声称自己要出去给家里赚点钱,陈二柱和刘石头俩人不愿意离家太远,很老实地留下陪着李榆。

    李榆回到大营,巴图已经在大帐等着他了,指着身边一个三十来岁穿汉服的人介绍李榆:“这位是库库和屯的张老板,专门跑到我们这里,想把一批明国的箭簇卖给我们,你看看吧。”

    李榆认识这个张老板,这人名叫张世安,在库库和屯开有商栈,算得上是个神通广大的明国商人,年初时李榆还和他做了笔生意,李榆用四贝勒送他的十斤人参从他那里换了副八成新的铁犁,据这家伙讲他这副铁犁是正宗的山西阳城镜面犁,要不是看李榆是厚道人,他还舍不得换呢。

    张老板一件李榆就满脸堆笑地拱手行礼,他对李榆的印象很深,丰州这地方比关内穷,一般人家种地都是用木犁,这人一出手就拿出十斤上好的人参换副铁犁,那一定是有钱人,看样子和巴图小台吉关系还很好,这个人一定得好好巴结,他嘴里说着客套话就把一箱乌黑的箭簇指给李榆看:“大人请看,这就是样品,全是大同镇军库里的东西,只要您看得起,我可以拿得出一、两万枚。”

    李榆拿了几枚箭簇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掂了掂、敲了敲,摇摇头说:“这种箭簇射得倒挺远,但轻了一些,而且铁水用得不太好,有些发脆,要射穿铁甲有些难。”

    “这真是从大同镇军库里取出来的,明军都用这种箭簇。”张世安生怕这笔生意落了空,急忙解释道。

    巴图也拿了几枚箭簇重新看了看,犹豫了一下才对张世安说道:“你去找毕力格商量一下,如果价钱合适,我们就买一些。”打发走了张世安,巴图对李榆说道:“你也别挑三拣四了,有这些就很不错了,我们虽然有铁匠作坊,但真要是打起仗来,他们造的那点东西根本不够用。”

    李榆也只好点头,巴图说的是实情,丰州各种作坊不少,但规模都很小,合格的工匠更少,做出来的东西粗制滥造,而且数量也远远不够,依靠他们做军械根本不可能。

    吃饭的时候,侍卫端了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狍子肉上来,巴图高兴了,连声说有李榆一起出来就是有口福,李榆却夸起蛮汉山来,他觉得蛮汉山以南的草原是个屯兵的好地方,这里离库库和屯和明国边墙都不远,骑兵从这里出发用不到一天就可以到库库和屯或者长城脚下,而且北有蛮汉山,南有马头山,东有饮马河、西有沧头河,中间还有咸水湖——下水海子,四面可以拒敌,打不过还可以躲到山里,野马川也在南面不远处,可以训练骑兵,把军营设在这里进可攻、退可守,还有大片的草地可以放牧,山下也可以开垦出来种庄稼,更妙的是下水海子是天然的盐湖,吃盐根本不用愁。

    巴图笑了:“你别想那么多了,我们土默特才多少兵啊,守库库和屯都不够,哪用得着在这儿设什么军营,好了,明天就回库库和屯吧,这段时间也把大家累坏了。”

    李榆点点头说:“是该回家了,再练下去人都要垮了,不过,我想到长城边走一趟,把这一带的地形、道路熟悉一下,你先回去,我带着乌海、巴克两个百人队走一圈,用不了几天也回去了。”

    巴图同意了:“你就随便走走吧,把毕力格也带上,这家伙经常和明国打交道,沿途关口他最熟悉。”

    第二天一大早,李榆和巴图就拔营启程,巴图带着大队人马向北回库库和屯,李榆一行人则向东到了饮马河,然后沿饮马河一路向南疾驰,下午就到了长城得胜堡外的得胜口——大同镇的得胜堡、守口堡与新平堡从隆庆五年就开了马市,最初只是官方互市,但随着双方百姓的积极参加,规模越来越大,由最初的官市变成官市与民市并存,时间也有最初的三、四个月变成全年开放,而每年五月至七月是最热闹的时候,大市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蒙古人携带着牲口、皮张汇聚到这里,与明国人交换粮食、布匹、铁器、纸张、茶叶等用品,如此简单的一个货物互市竟然使边墙内外五、六十年无战火。

    李榆赶到这里时,已经快闭市了,三三两两的蒙古商贩牵着驮满货物的牲口正陆续离开,毕力格有点得意地说:“我们这里的马市就是比别处好,今年这年景生意一样好做,听说张家口那边的马市今年冷冷清清,察哈尔人一来,生意都没得做。”毕力格是顺义王府里管通商买卖的小官,长得又矮又瘦,一脸的奸商像,他对竞争对手倒霉有点幸灾乐祸。

    得胜口看守马市的明军军官见突然来了一队人马,赶忙跑过来查问,毕力格迎上前用汉话和对方打了个招呼,两人说了一会儿就嘻嘻哈哈告别了,那个明军军官临走还笑着朝着李榆挥了挥手,然后才晃晃悠悠地回去了,毕力格回来告诉李榆,我们得赶快走了,那个军官说要是碰巧遇上个不懂事的大官,又得惹身麻烦。

    李榆问道:“你认识那个军官,你们俩说得挺热乎。”

    “我哪认识他呀,大家一听口音就知道对方是当地人,我会几句汉话,他会几句蒙古话,就这么聊上了,”毕力格回答道,接着又淡淡说了一句,“我们和他们打了两百多年的仗,早就打出情分了。”

    “巴图鲁,这边墙内外的蒙古人和汉人只要是当地人就好打交道,他们那边有我们的人,我们这边也有他们的人,打来打去都成亲戚了。“乌海也跟着说了一句。

    队伍离开了得胜口,一路沿长城向西而行,李榆觉得自己真是长见识了,长城一路延绵不断,如同巨蟒一样盘卧在丛山峻岭间起伏不定,时不时还可以看见明军红色的战旗在高墙上随风飘扬,山峦间的每个山口都用青砖修筑了高达三丈多高的关堡,关堡与长城连成一体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让所有的人望而生畏,李榆在开原、广宁见过明国在辽东修的长城,但那里的长城已经残破不全,远远没有此处长城的气势,李榆忍不住感慨:“明国真是太有钱了!走哪都忘不了修城筑堡,这长城听说有上万里长,别说修了,就是派人守都不知要花费多少钱粮。”

    “就是,明国随便伸出个手指都比我们的腰粗,咱们跟他们比简直就是个穷光蛋。”毕力格一脸羡慕地说道。

    “没用的,这城墙吓唬人可以,打起仗来不管用,”巴克一脸不屑地,然后又得意地说“听我爷爷说,阿勒坦汗在的时候,我们想过长城就可以过长城,阿勒坦汗还带着我们围过明国的京师呢。”

    李榆有点惊讶了:“这么高的城墙你们怎么过去的?总不能飞过去吧。”

    “找截城墙拆了就是了。”乌海插了一句。

    “我明白了,再高大坚固的城墙也得靠人来守,人要是没用什么也帮不上忙,”李榆想了想说道,“这长城给我们也不要,反正我们也守不住,更守不起。”

    “巴图鲁,你想不想到城上看看,明天我带你去。”巴克对着李榆笑嘻嘻地说。

    跟在李榆屁股后面想当亲兵的陈二柱、刘石头马上就喊着要一块去,他们也想看看长城上的明军到底什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