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爱伦坡的鹦鹉文集 > 我们放弃了思考的权利

我们放弃了思考的权利

作者:爱伦坡的鹦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个人觉得自己可能不是一个爱国者,也无心以爱国者自居,平日一接触到有关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第一感觉就是产生抵触心理。这可能与从小就看这一类的东西有关,看得多了终止于身心疲惫。

    也许,我用“疲惫”这个词来形容很不恰当,毕竟国仇甚大,不可轻易抛诸脑后,但是我想我的这种想法并不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潮流。

    国人健忘,这四个字并非我有意在键盘上敲出来,而是我素日就这么以为,因为健忘,所以要被时时提醒,被强行灌输一些中日对抗的东西以加强我们对日本人的仇视。

    我作为80后的年轻人,或许不应该想这些问题,因为在我看来,80后这一代人早已经忽略了中日仇恨,我完全没有必要“特立独行”、“独树一帜”

    我看到许多人对日本的游戏动漫十分痴迷,也许在他们痴迷这些充斥着日本人思维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忘记了“抵制日货”这个过了时却仍然不褪色的名词。

    我不否认,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最近在网上看到陆川导演说他在电影南京!南京!里面展现的不是中国人的屈辱,而是中国人的抵抗精神,这句话可能反映了正在上升期的中国的很多人的心理。

    可是,我稍微有些看法,当然并不仅仅针对陆川的这一句话。

    小的时候看过一部很惨无人道的影片屠城血证,至于是谁拍的现在早已无心去考证,我作为一个影盲,也无心思去考究影片的导演与演员,无心去考究电影风格,以及运用了什么叙述角度。

    我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说,并且我坦白的说,在我写这篇感想的时候,我并没有看完南京!南京!,因为我在看了几个片段之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差不多猜到了整部影片。

    为了加强影片的沉重气氛,陆川用了黑白色调,这种色调单纯而直接,最没有修饰性,也最具有修饰性,因为这不是现实的色彩,而是抽离出来的色彩。黑白色调的应用只为了加强我们在苦难面前颤栗心灵的感动。

    我们需要的就是一种感动,而非继续麻木,拒绝感动。

    当然,我的浅薄观点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不愿意谈论这部片子的镜头、色调、叙述角度,毕竟我是门外汉,对此一无所知。

    我现在还是想谈论一下陆川的那句话。

    这部片子到底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屈辱还是展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抵抗精神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再现的历史,看到了再现的苦难。

    这就足够了。

    陆川那句话可能是想起到一种引导观众观影的效果,但是有些显得多余了。这句话的出现似乎是对只知道仇视日本人的国人的一种指引,引导他们不知感受到自己民族曾经经历的灾难,更要知道抵抗!

    这种抵抗在当时是对日寇作战,在当今时代换种形式大概就是经济竞争吧。

    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沉浸在历史曾有的悲伤中,也可以沉浸在历史曾有的辉煌中,以炎黄子孙的身份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我们似乎很宽容,因为我们自以为地大物博,我们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讥笑日本为弹丸之地,日本人更是心胸狭窄,性情偏激。

    我们向来以龙的传人自居,以为自己很光荣。

    其实我们很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很少发现自己的缺失。

    所以我们容易仇视日本人。

    仇视必不可少,但是仅仅仇视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一些崇拜。

    毫无疑问,日本现在比我们强,因为他们团结,因为他们善于管理,因为他们头脑灵活,更因为我们中国广阔的市场是为日本敞开的。

    以前中日对抗依靠的是悬殊的武力,现在中日对抗凭借的是悬殊的经济。

    也许,我们在这种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中更容易变得健忘吧。

    所以,我们很有回顾历史,加强对日“仇视”的必要性。

    所以,影片南京!南京!的出现就很有必要。

    只是,陆川所说的“他要展现的是中国人的抵抗精神”这一类的话似乎只是起到了加强了“仇恨”的作用,此外很难有什么大作用。

    我们在仇恨的时候,很容易忘掉像对手学习。

    在影片中,日本兵称呼中国人为“支那人”对于“支那”这个名词,我一直不清楚其含义,去年我表叔问我支那是什么意思,我还无知的说“支那”出自瓷器(china)的音译,支那是历史性的称呼。可是我表叔立刻说:“支那是日本人对我们的蔑称。”

    我在网上查了查,发现确实是一种带有强烈贬义的词语,并且这种蔑称不仅仅来自于日本人的蔑视心理,更大程度上来自于国人自己的情感认知。譬如你的一个仇人习惯称呼你为某某,由于你的心理的一定程度的扭曲,原本中性的称呼就会被你认为带有了强烈的鄙视色彩,所以中性词有可能就成为了贬义词。

    不过,我要说的是,我们是否是支那人并不重要,我们再看电影时也不必按照陆川的思维来接受,以为我们是在看一部有关国人抗争外侵的片子。

    我想大部分人看这部电影时,想到的并非什么抗争,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斗志昂扬的激励,只要心灵还没有麻木掉的人看了肯定会觉得沉重。

    我不敢想象很多人看了这部影片之后从此就发奋图强,立志把中国建设成比日本还强大的经济大国,也不愿意去想象大部分人走出电影院后就将看到的一切统统忘掉,次日接着麻木下去。

    一段屈辱史,不论你用什么叙述角度来讲述,它的本质不会更改,更改的只是人们一定时间之内的认识(当然,认识有时就决定了事物的本质,这一点以一种很矛盾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中。),陆川告诉国人它反映的是国人的抵抗精神,但是,我要说:“我们看这段历史时需要的正是沉痛的屈辱感。”

    历史的长河很容易湮灭一些宝贵的事物,因为岁月的沧桑足以抹杀所有的细节,只留给后人一个可以填充的大致轮廓。

    有一句话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因为被人重复太多次而失去了它应有的震慑力,可是我们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后还是应该深思。

    我这么说并非指我们接触的历史都是不可信的,我的本意是说我们这些人很容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对历史的看法,因为我们太善变,结果我们很轻易就忘记了历史的沉重,取而代之的是陶醉在现实的虚浮假象之中,失去戒心,失去批判力。

    悲剧是什么?

    悲剧不是第一次发生的流血事件,而是多次的流血事件的重复。

    悲剧的发生我想正是人们的健忘造成的。

    这么说,可能显得我太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我并无此意。

    我只是想说:“看待过去的那段历史,换个角度并非不可以,我们可以渲染出我们视死如归同仇敌忾的英勇,但是我想我们更应该记住的似乎是灾难的沉重。”

    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我现在很讨厌大部分有关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因为这些影视作品太过于美化自己,丑化他人。它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一次又一次的嘲弄了可恨的日本人,但是殊不知,这种做法正是对历史无休止的变相践踏。

    正是这些自以为是在表现中华民族坚强精神的影视作品把原本具有悲剧色彩的一段段屈辱的历史肤浅的转变为一段又一段的儿戏。

    由此,我们也很能看出国人缺乏反思的精神,缺少自省的勇气。

    最后我画蛇添足的补充一句:我强烈鄙视那些低智商的影视作品,它们让中国人一直处于浅薄无知的状态中庸俗的自我陶醉着,从而忽略了历史赋予我们的思考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