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啊强文集 > 感觉大侠《1》

感觉大侠《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俩的小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斗胆写拙见。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象做一个梦,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终有醒的时候,或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震撼,但绝不美好。

    在古大侠送给我们的梦中我们有太多的泪,使得我们即使醒后,禁不住怀疑是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古大侠可以独自仗剑在绝岭长啸,也可以纵情狂歌,开怀畅饮,醉卧乡村野店,与山夫野老相杂,他有数不清的知交好友,更不乏红颜知己,然而,他的内心,红尘中笑傲一生,留在心里的却是孤独。他死前最后一句名言,淡淡地说出他对一生的感悟--“我靠一只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人人都可以写出几句深富哲理的句子,能写出一个酷得很的人物,也能用简短有力的句子创造出类古龙风格的文风,但是,有谁能创造出古龙的人物?古龙人物所包含的很深的内涵?和给自己以感悟和启示的感觉?模仿古龙的人很多,却都是一味突出人物的酷,根本无法表现人物内在的很深的“人性”--软弱,寂寞,无奈,爱。

    如诗的意境,是古龙小说所追求的。

    所以,他用短句,用深富哲理的短句,用极富激情的短句。

    所以,也会令读着这些短句的人,突然,就被激动,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刚静静地读着根本不关自己事的小说,一下子血涌上头,有从椅子上,从躺着的床上跳起来的冲动。也有时候,就那么读着读着,忽然间脑袋“嗡”的一声,感觉那一句话,好象是说到自己心坎里了。是什么感觉呢?是心灵乍然间的共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虽说古龙小说中的人物似乎离现实更远,但是,当你读它时候,会忽然觉得其中的某一段话让你心中一跳,想:“对啊,我就该这样做,这句话就是说给我听的。”特别是当你意气消沉的时候,当你为某事犹豫踌躇的时候。而读别的任何武侠小说,有的能深深打动我,让我合上书仍然会久久地回味其中最动人的情节,甚至产生“要是我是主角,我会如何如何”的感慨,因为深深的共鸣而产生强烈的对书中人物的好恶,但可曾有过感觉能给自己点什么启示么?从这点上来说,古龙就是独一无二的。

    古龙试图用自己的小说,向每个读它的人,说着什么,书中那富有哲理的句子,正是他自己对人生对人性的感悟。从古龙的书中,总能读到给自己启示的东西,而且,如天外流星,在你根本无法预料的时候,一下子闯进你的脑中。他在用自己的书,和能读懂自己的心的人交流。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现在的人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许多人责难古龙绝对二分化的人性,原因也是因为人性的复杂,不能绝对化,金庸树立了一个典型,在金庸小说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真正的“恶”而成为恶人,即使四大恶人也是各有伤心别事,只有一个飘飘若仙的丁春秋似乎是恶极而无善,可惜却性格太单薄,除了象神仙般的形象和一个天大的恶名,竟没有什么了,若非金庸出色的文笔,丁春秋并不算什么。金庸是近于佛道了,尤其是越到晚期,佛家有所谓“有人皆孽”所以要佛去渡众生,又因为“人皆有佛性”所以人都可渡,包括恶人。

    暂不说佛性是否就是人性。金庸的一生说不上锦衣玉食也可算无忧无虑,身份地位自不必说,他可以专心地著书研究学问,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任尔东西南北风”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金庸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金庸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痛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最深的寂寞,是无法道出的寂寞,你可以去感觉,去独自品味,却无法三两良朋一壶酒去交流,这寂寞可以用朋友用热闹去掩盖,可以用酒去浇,却永远无法冲淡,消去。不信?当你静夜独处的时候,当你对月独斟的时候,你可以悄悄问问你的心灵。

    古龙也许比更多的人更能体会这种寂寞,所以,他好酒而狂饮,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手中仍握着杯,所以,他将这份寂寞用笔用心灵写出来,那是只可意会的,我常想,小李探花,西门吹雪,傅红雪,萧十一郎,每个人身上都有古龙自己的最真实的影子,寄托着自己的内心。楚香帅,陆小凤,也是如此。当他呼朋引伴,大口喝酒,大声谈论的时候,看着神采飞扬的他,你能想到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我也想不到。但是我在感觉,用自己的心在感觉。

    那还是寂寞。

    比较来看,金庸小说的爱情世界无疑是更生动更美丽的,因为他在创造一种的境界,也是一种浪漫的境界,虽然偶有不和谐的音调,结局总是美满,过程也是美妙无比,因为他想制造一个完美的爱情天国,给人以梦想和憧憬,给人以向往。这些,都是和心灵上受过深深的伤害的古龙不同的。所以,古龙的爱情世界虽然并不是都是悲伤和痛苦的,也有许多充满灿烂和希望的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希望读者与他产生共鸣,体会到爱之苦,爱之涩,爱的无奈和悲哀,爱的折磨。

    金庸给了我们更象童话的童话世界,远甚于其他的任何人。前面说金庸如老杜,却是老杜的面青莲的心,用最写实的手法描绘的其实是浪漫的世界。我们可以知道侠之大者是为国为天下,我们可以纵酒高唱“沧海笑,滔滔两岸潮。”可以去感觉

    那种为了爱等待一生的感觉,可以为刻骨铭心而泣下,可以为奇功艳遇而生羡但不经意间,我却发现另一种感觉---真实中的不真实。

    有时候读着书,一种很飘忽的感觉在脑中游动,想去捕捉却怎么也无法抓住,经过漫长的日子后,突然一把抓在手中,这就是感悟,是自己的心走进书中后的感觉。于是觉得金庸的书中的人物活得更累,更无奈---侠之大者的郭靖,毕生从未有过主动去实现去完成一件事情,从成长,到恋爱,到襄阳独守数十年都象是被一根看不见的绳子牵着,走完自己一生的历程;萧峰始终被民族的绳拴着;飞狐一生失去了多少?就连仇恨都没有去象样地完成;令狐冲的哀怨最完美地掩盖住了他的被动的一生,被人甩,被人追,自始自终他都没有主动地去追求自己所爱的女孩;狄云最终仍是个小人物,不管他有多么高的武功;段誉是个无所事是随遇而安的人;韦小宝是个小小的“因事成人”的幸运星;石破天也是;张无忌也是

    或许这就是人性的软弱,但是我看到的是,金庸的人物都在一种被迫的状态下无奈地被动地活着,这可能和禅学的思想有关吧,有生皆苦,活着本是一种无奈。恍惚中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不停地说:“活着真的很累啊,只有超脱这一切,你才能真正的解脱但是你只不过是个凡人,你是摆脱不了的,只有皈依才能真的做到”奇怪,那些人物本来都不是普通的人啊,他们至少是绝世高手,应该是有些绝世之处的吧?而不该是仅仅武功绝世,因为武功只是一种手段,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某个愿望或者理想的才对,若是一个人有了超出凡人许多的本领,却仍然不能跳出凡人的圈子,那么他们的本领是有什么用呢?有了武功,就应是有一种能主动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有力手段。

    什么是自己的目标呢?抗击蒙古兵显然不是,那是被逼的;当天下武功第一的高手是吗?我没有看出任何一个正派的高手心中坚决地有这样的念头;好象成为天下第一也是偶然间得到的,并不是自己刻意去追求,甚至得到了还不知道,更不用说是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了。石破天啊,狄云啊,令狐冲啊,都是这样。他们分明又不是人,而是“佛”不是么?他们的经历不都是“佛性”么?

    剑上的追求是没有的,武功上的追求是没有的,人生上的追求仿佛也是没有的,金庸给我们的,是一种随意的生活,个人总是被社会,被环境所左右所牵制,总是身不由己地去适应,无欲无求才是大觉悟。又回到佛上了,所以外表看上去实在象是正常人的主人公内在实在不象是真实的普通人。

    凡人?佛性?武功?追求?究竟是普通人?还是佛?我又陷到迷惑里。

    看金庸的书只能感动,不能思考,或者这样说有些偏颇,但是却是我的真实的想法,我可以被一次次地深深打动,被激动,被感染,却从来没有能从中思考出很深很深的东西。只因为一个“被动”

    也许我有“禅心”的话,会看出很多很多的,但是我没有。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谁能给我最多感动?

    古龙有青莲的飞扬跳脱,却怀着杜甫的心,用浪漫的笔调写出真实的人生触觉,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让人产生一种很深的思考--人的追求。

    这是一种主动的追求。

    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看出。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写到这里,已经无话可说了。